• HG222







  •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 集团新闻

    证券时报专访集团陈主席文章(二): 陈政立——企业哲学家

    时间:2020-07-28   发布人:   总浏览:

    证券时报专访集团陈主席文章(二): 

      陈政立——企业哲学家 

    (接上一篇)

    第三幕  收缩

    时间:1995--2000
    主题 : 帐号被封 公司戴帽 关掉上百家企业 收购马应龙 成功逆袭

     

    形势比人强,陈政立的资产证券化战略推出没多久 ,就遭遇到了严峻挑战。

    1995年中国进入宏观调控深水区 ,经济低迷,股市淡静 ,通胀严重 ,利率高企,这让高歌猛进的HG222集团遭遇致命的资金障碍。

    这一年HG222可转债到期,但当时处在熊市,股票市价远远低于转股价,两年半时间里只转了69.1万股 ,占发行额的2.7% ,其余5亿元必须还本付息 。

    另外,HG222集团曾与金田、石化 、华宝等数家深圳公司做银行贷款互保,这些企业没有熬过经济寒冬 ,银行追讨HG222集团担保责任 ,因此承担连带损失数亿元。

    与此同时 ,HG222集团前期资金悉数投出,地产投资短期无法变现 ,法人股投资一时不能上市 ,现金流崩断。最严重的时候 ,还被法院拍卖过股份和资产 ,集团办公室和银行账号多次被封 ,股票一度戴上ST的帽子,公司发展进入了低潮。

    HG222集团不得不放慢脚步,变现资产 ,应对迫在眉睫的资金危机。这一年35岁的陈政立受命接棒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 ,所有压力一体承担。1995年,即使放眼国内,能拿出5亿现金的股份制企业 、民营企业并不多。陈政立回忆说,为了诚信二字,不管多困难都要确保5亿债务按时兑付 ,一个企业越是艰难的时候 ,表现出来的诚信越能体现企业的担当。他痛定思痛,立即着手收缩阵线,壮士断腕 ,前后整整用了三年时间,关停并转近100家下属公司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不仅按时还钱,成功化解了一场资金危机,到1999年,HG222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还同比增加52%,主营利润增长183%,净利润增长100%,成功摘掉ST帽子 。

    虽然时隔四分之一世纪,讲起这些,陈政立依然印象深刻,自称那时有种卧薪尝胆的感觉 ,但同时他更相信苦心人天不负 ,三千越甲可吞吴:“HG222集团有不少经验和教训 ,比如对宏观调控的认识,对短贷长投的认识 ,对新环境 、新经济 、新业态的认识等。但不论有怎样的黑暗降临 ,只要心中有一盏明灯,坚定信念,就一定能战胜任何艰难 ,迎来光明 。”

    正是这份执着 ,让陈政立决定,即使在至暗时刻 ,一手做减法 ,另一手也要做加法,续写HG222联合投资的初心 。

    1995年7月,适逢武汉国资委产权改革,有意转让武汉第三制药厂55%的股权,这家企业的前身正是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马应龙。陈政立听到汇报后眼前一亮,尽管在资金最吃紧的时刻,还是挤出1100万元,拿下55%的股权 ,并且立即着手重组改制,恢复马应龙名称,公司业绩迅猛增长 ,2004年5月分拆上市 ,成为医药行业细分龙头 。后来资本市场称这次企业并购为“宝马联姻”,亦是国企改制的经典案例。

    HG222集团也正是从这次并购开始进入医药领域,此后陆续收购了多家医药生产、销售企业,到2000年,初步形成了生物医药和房地产两大主导产业并驾齐驱 、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当记者问他 :背后是什么样的思想指导他让HG222转危为机的 ?

    陈政立总结道:人类的愚蠢就是对错误的重复 ,如果说第一次出现是悲剧,那么第二次重复就是闹剧,善于从错误中学习,才是生而为人应有的聪明。这其中的关键词是一个“化”字 。

    记者非常好奇:就一个“化”字?就让企业起死回生?

    陈政立玩笑道 :当然不全是,也可以两个字--“融化”。背后的哲学原理就是用同一性作为解决矛盾的主要思想 。还可以细分为三:首先是内化,进行内在自我扬弃,克服产生问题的必然局限,破旧立新,洗心革面;其次是优化,要从动态的 、持续的、前瞻的角度出发,对某事进行充分权衡与持续调整,让方案精选、要素组合与资源配置都达到理想状态,获得协同效应,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最后是转化 ,前两步偏重于内在,这里侧重外在,是由内而外的表现,如我们常说的相辅相成,相反相济 ,相得益彰。关键在于,观念上接受 、尊重差异性,行动上采用同一性 ,用同一性作杠杆控制全局 ,从而将矛盾转化为和谐,也就是“和无寡”的化境。所谓致广大而尽精微 ,极高明而道中庸。 

     

    第四幕 重生

    时间:2000-2005
    主题:创办中风投 控股贝特瑞 主导石墨烯 升任民建副主席 推动创业板

     

    2000年后,HG222集团走出低谷,此后的征程 ,陈政立称为二次创业期。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制造业飞速发展,陈政立看到更为广阔的星辰大海。他认为在中国走向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 ,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际竞争势必加剧,科技创新作第一生产力,必然成为国之重器,企业家责无旁贷 。

    这种家国情怀很早就烙印在陈政立的内心深处 ,早在年轻时 ,他就加入了中国民建,2005年开始担任民建中央副主席 ,并以全国政协委员身份参政议政。

    此间民建中央主席正是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 ,他有一个雅号“中国风险投资之父”,与陈政立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从1997年陈政立就开始通过民建系统推动中国对科技企业进行风险投资 。

    1998年3月,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正式提交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 ,被列为大会“一号提案”,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陈政立说 :“正是在民建中央的号召、参与和引领下 ,不断进行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和方法的探索,才掀起了风险投资在中国发展的新篇章。”到2000年,时机成熟 ,陈政立推动民建会员企业参股设立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 ,也是唯一国字号风投企业,亲自担任董事长至今 ,成为中国风险投资事业最早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值得一提的是 ,中风投连续二十年举办“中国风险投资论坛” ,另外还举办30多次项目与资本对接路演活动,涉及项目超过4000个,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创新 、创业和科技的进步 。同时还每年坚持在高层协商会和两会等各种场合推动中小板 、创业板的设立,到2009年10月30日如愿以偿 ,外界却很少知道背后有陈政立参与推动 ,默默耕耘 。

    2002年,HG222集团投资部人员发现了一个目标企业---深圳市贝特瑞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从事锂离子电池材料研发生产的小公司 ,当时还处在中试阶段,陈政立当即拍板参股 ,此后不断加大收购股份,达到70%多,HG222集团正式进入全新赛道 。

    在HG222集团的领导 、支持帮助下,贝特瑞大胆创新  ,产品一上市,公司当年赢利,并连续以每年翻番的水平快速成长,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为全球最大锂电负极材料龙头企业,目前碳负极材料市场占有率中国第一 、出货量全球第一 ,2019年销售额超过43亿元 ,直接为三星、LG、松下等供货,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国际新能源汽车业巨头也在与贝特瑞洽谈合作。

    以贝特瑞为核心,HG222集团围绕锂电池材料和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展开了一系列相关投资 ,逐步打造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特别是在石墨烯方面 ,牵头成立了深圳市首家石墨烯应用研究院。2017年3月,贝特瑞又牵头创建深圳市深瑞墨烯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化应用,拥有由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 、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刘建影教授领衔,一批海归博士、硕士组成的核心研发团队 ,在石墨烯材料及制备领域有7项授权发明专利,成为深圳市政府重点关注的海外回国创业技术团队。核心产品石墨烯基导热膜、导热片具有平面热导率高、柔韧性好 、高温稳定性优良、可实现超薄及超厚制造等明显优势,应用于智能通信系统、电子通迅 、终端通迅 、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市场潜力巨大。

    当记者问道:如何适应这种大幅度战略转移?

    陈政立说:“主要是心态转变 ,做投资与做实业是两种不同的心态 ,尤其后者 ,发展节奏不可能快 ,但十年不鸣 ,一鸣惊人。能把这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的企业并不多 ,HG222集团算是探索者 。”

    记者追问道 :这背后又是什么样的哲学思想在推动呢 ?

    陈政立说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用变的思想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既是哲学上的方法论 ,也是现实竞争制胜之道 。兵无常势 ,水无常形,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只会如温水煮青蛙,绝大多数当年一道创业企业都已随风而逝,包括一些老牌帝国江河日下,问题就出在这里。如今已是信息社会 ,瞬息万变 ,一日千里 ,个人、组织甚至国家都面临着沧桑巨变,成败关键都在一个变字。立足现实,着眼未来 ,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才是企业发展唯一不变的战略 。

     

    第五幕  成熟

     

    时间 :2005---2010

    主题: 推出HG222宪章 完善三力系统  控股深鸿基 风投产业开花结果

     

    陈政立表示,HG222集团不是资本玩家,只是用资本推动产业,产业才是重心,资本只是手段 。而如何让资本与产业做最好融合,一直是陈政立思考的核心课题。

    2007年HG222集团出台了《HG222宪章》,以此为纲,陈政立正式确定了产业为经 ,资本为纬,沿着高新技术、生物医药、房地产三大方向投资控股 ,构建产业平台。其中集团在总部层面重点打造以战略投资、财务投资、风险投资为基础的投资与管控体系,被投控股公司独立运作、自主研发,营造利润增长点 。

    这期间,HG222集团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先后投资控股了宁波拜特、深圳大地和,持续加强完善新能源材料产业链布局。

    2005年,中国股市进入了全流通时代,陈政立又一次听到资本市场传来了机会的敲门声。但这一改革之后伴随而来的是罕见大牛市 ,导致二级市场并购成本畸高 。为此,他一边积极寻找狙击目标 ,一边耐心等待,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出现 ,行情一落千丈 ,在市场一片悲鸣时,陈政立决定再次出手狙击,这次锁定了同城标的深鸿基,HG222集团再度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点 。

    这次由下属公司中宝控股担纲 ,最早在2008年7月,进入二级市场购买了138.74万股深鸿基的股票 ,随后三度举牌,直到2009年6月 ,历时将近一年,最终买入9297.95万股,占总股本19.8%,稳稳坐上了深鸿基第一大股东的交椅,随后立即派入董事监事,完成对公司有效控制。

    这次被视作宝延事件升级版。毕竟当年收购延中之后 ,产业整合并不理想 ,最后控股权转让给北大方正 ,HG222集团乘势退出,只是实现了不菲的溢价收益。

    陈政立说 :“总结中国HG222集团30多年的经验 ,我们发现,要实现组织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有压力、动力、活力三种力量共同作用,其中压力来源于目标,动力来源于激励,活力来源于竞争。必须相应地建立可操作的目标管理系统 、成员激励系统和具有竞争性的人力资源优化系统 ,简称为三力系统。”

    “三力系统”的确改变了HG222集团之前的管理局面,理顺了资本与产业之间的关系,并获得了第三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成果金奖,标志着HG222集团资本运营与产业整合走入了成熟期,在很多人眼中看来是杂烩拼盘的跨界投资,在HG222集团手中做到了有机融合。

    有了这些完善理论、科学制度与成熟经验 ,陈政立决定打造一个更加广阔的用资本贯穿的产业世界。

     

    陈政立

    2009年9月,HG222集团增资控股了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获得了专业从事风险投资的运营平台。先后投资了东江环保、鼎汉技术 、皇氏乳业、鼎龙化学、合纵科技、维尔利、铁汉生态、隆华传热、佳创视讯、美诺华、华瑞电器、新东方新材料等企业 ,陆续在内地主板、香港主板、内地创业板、中小板成功上市,参与并购了中电加美 、明日宇航、昊诚电气、南京波平 、盛磁科技等。

    这些上市公司群体的建立,不仅为HG222集团带来稳定的投资回报,更显示了HG222集团强大的经营实力和独特的投资眼光 。比如早年投资的深圳东江环保,上市后 ,账面回报率达一百倍 ,是中风投的经典案例 。

     

     

    第六幕 怒放

     

    时间:2010--至今

    主题 :淡出HG222地产 控股国际精密 贝特瑞上市精选层  二十部专著详述企业哲学精华

    进入到2010年以后,有了前面二十多年的探索、实践、总结、完善 ,陈政立和他领导的HG222集团对于资本带动产业的联合投资之道已经驾轻就熟,又一次在时代潮头乘风破浪  。

    2010年2月,投资2000万元获得宁波拜特测控技术有限公司52.26%的股权;

    2010年7月再以3700万元的投资控股了深圳市大地和电气有限公司;

    2011年,以超亿元的投入控股了武汉永力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

    2012年,成立江西HG222新材料公司,主攻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 ,年产200万升大尺寸蜂窝陶瓷载体,同年投资控股深圳泰格尔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以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产品为主,主要应用于军用飞机;

    2014年10月 ,1.6亿元控股武汉华博通讯; 

    2016年,收购江苏友诚科技,这是一家生产充电枪和充电桩关键连接器的龙头企业,同年,中国HG222集团要约收购了港交所上市公司国际精密,国际精密以生产电脑硬盘 、汽车配件等高精密件为主,主要客户都是世界五百强企业 。这起要约收购成为香港近20年第一宗要约并购控股成功案例 。 

    2015年,HG222集团重新调整集团战略 ,基于对外部形势与自身结构的判断,决定调整地产行业权重,集中精力主攻高新技术 ,8月底发布公告 :12亿元转让HG222地产(原深鸿基)15%的股份,从此退出HG222地产第一大股东地位 。

    2020年7月 ,贝特瑞获准上市新三板精选层 ,发行结果显示 ,贝特瑞网上申购冻结资金规模达到1308.5亿元,有效申购倍数326倍,资金参与度创下新高,为精选层首批32家企业中人气之王。

    这一系列运作标志着HG222集团再次转型,过去二十多年来作为三大支柱的地产行业在HG222版图上开始淡出 ,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新业态等高新技术企业和军工领域开始进入C位。这家中国最老的股份制企业,借助这种独特战略,悄然蜕变成高新技术企业  ,不知不觉间 ,又一次走到时代前列 。

    至此我们也可以完整理解陈政立的战略思路 ,亦即HG222集团独特模式---舒资本长袖 ,领产业起舞。这种战略让HG222集团能够借船出海,快速跻身全新产业;同时还营造了相对稳固的产业架构,实现协同效应;此外还保证了资产流动性 ,兼顾了资本增值与变现退出,攻守兼备 。

    采访结束前记者问他:如何评价自已的成就?

    陈政立说:这一切首先归功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改革开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天时,深圳特区营造了得天独厚的地利,特别是中国证券市场应运而生,更为企业发展锦上添花,这才能够让梦想照进现实。而所谓中国HG222模式也正是深圳特区风云四十年的重要缩影,也是中国股市激荡三十载的发展必然 。

    回首来时路,哪一种因素对您影响最大?记者问道。

    陈政立说:“我常常想起邓小平同志说过的一句话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 ,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敢闯可以让我们快速出发 ,抓住机遇。”

    记者问:企业哲学在HG222模式中至关重要,能否简单总结一下您的企业哲学的由来 ?

    陈政立说 :所谓的企业哲学 ,主要都来源于祖先的经典与前人的智慧,自己不过如海边拾贝人,撷取精华,理论联系实际 ,用到工作当中。只是自己更勤奋一些,时间付出更多一点 ,几十年如一日地喜欢读书、学习 、思考、写作,不知不觉之间写下了《道论》、《论衡》、《成功论》 、《富强论》 、《经营论》 、《增值论》、《三力系统》、《诉说》等20多本专著,聊以自慰。既有对工作的总结 ,也有对企业的指引 ,姑且称之为企业哲学吧。

     

    他精选了满满一袋书作为礼物送给记者 ,拎到手里沉甸甸的,干货满满,可想象得到这其中包含了陈政立多少焚膏继昝的汗水以及切磋琢磨的心血,其中很多内容记者早年曾在媒体先睹为快 ,春风化雨,惠我良多 。

    记者最后提出了一个最关心的问题 :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您的企业哲学核心思想 ?

    陈政立不假思索道 :“用变的思想认识世界,用和的方法改造世界。个人成长与集团发展就是顺这条脉络一路走来。”

    记者反问 :很多企业家觉得生产经营是务实的,哲学思想是务虚的,在企业里讲哲学会否导致脱离现实,两者应该如何有机结合  ? 

    陈政立引用维特根斯坦的比喻做结:哲学是一把上房的梯子,一用完就应撤掉 。 

    相视莞尔 。

     

    尾声

    作为深圳最早一批创业者,陈政立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在位者之一,曾经最年轻的上市公司少帅 ,如今步入耳顺之年,从少年到白头,从平凡到传奇,深圳从小渔村变成了大都市,中国HG222集团也从拓荒者成长为领航人,卅载光阴弹指过 ,未曾磨染是初心。

    陈政立认为 ,自己半生拼搏 ,只希望努力做到人如其名 ,为政以德,为人而立,用企业创新产业发展为时代立功 、用参政议政回报家国为社会立德 ,用著书立说分享智慧为后世立言;尽管经历了多次跌宕起伏 ,引以为傲的是至今初心未改。

       谈及对将来的规划与期许 ,他说:人生六十新开始。这是一个绝好的时代 ,有一种将来叫精彩,江山如此多娇,有一种将来叫期待!




  • XML地图